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【樂評】陳明章:故土上的浪子與詩人

陳明章:故土上的浪子與詩人

◎政治二張顥瀚

有緣 無緣 大家來做伙
燒酒喝一杯 乎乾啦 乎乾啦
〈流浪到淡水〉(節錄)

對〈流浪到淡水〉這首歌,以及將之唱紅全臺灣的金門王、李炳輝,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。但如要問是誰寫了這首歌,恐怕就不是人盡皆知了。事實上,這麼一首帶有濃厚民謠和飄浪風格的歌曲〈流浪到淡水〉,以及許多帶有豐富懷舊或鄉土元素的影像作品,如廣告和電影的配樂,都是由陳明章這位現代民謠歌手或許更像是位吟遊詩人,來為之譜曲寫詞的。

這麼一位異於華語、臺語歌壇主流的民謠歌手,陳明章,究竟何許人也?要了解陳明章,乃至於他音樂風格的伊始,筆者認為得從他的故鄉開始認識起台北北投。

作為這麼一位民謠歌手的故鄉,北投,在老臺語歌和電影裡往往是「溫泉鄉」的典型。承襲日治時期以來的溫泉文化,在北投的娛樂產業(酒家、旅社等)聚落裡,音樂與樂手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走唱其中的那卡西樂團應運而生,並隨著不同樂器的使用和普及而有不同的演出型態。陳明章的音樂特色,一部分或許就是來自他生為北投人的成長背景,並受傳統節慶、戲劇、生活見聞等豐富的臺灣文化底蘊滋養而成,培育出他那細膩而溫潤的音樂風格。

電影配樂:作為音樂生涯的一個起點

陳明章音樂生涯事業的開始,乃始於他為侯孝賢所導演的《戀戀風塵》(1987)和戲夢人生(1993)做配樂開始。相信多數人都會同意,侯孝賢導演的《戀戀風塵》(1987)這樣一個關於成長、關於愛情的故事,在李屏賓的如畫運鏡和陳明章那溫柔、富年少懷思的配樂相揉合下,觀眾的情感方得受烘托而入勝。

而後,陳明章亦透過侯孝賢導演的介紹,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《幻之光》(幻の光,1996)作配樂。相較以往以臺灣的人事景物為對象的創作,《幻之光》中的陳明章音樂,或許也因著題材和發生地的緣故,顯得冷冽而清淡許多。主要以鋼琴、南胡、吉他所作成的《幻之光》原聲帶,經陳明章的巧思,得以呈現出不同以往的風格與味道,也讓他獲得了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音樂獎的肯定。

林正盛導演的《天馬茶房》電影配樂,亦為陳明章所作。其中的〈幸福進行曲〉由林強演唱,作為一首情歌,不似一般流俗情歌給予人的黏膩感或是滿腹怨艾,簡單、樸實而積極的抒發主角間深情,是首不錯的臺語情歌:

因為妳 冬雪已化作春天的溪水 因為妳 雁行千里鬥陣來相隨
咱的青春是一段唱未完的歌詩 咱的未來是寫佇日曆紙的愛妳……
〈幸福進行曲〉(節錄)

傳統元素:作為一種創作的傾向與關懷

能扣人心的歌,除了樂聲情境的營造外,作為意思載體的歌詞,重要性亦不在話下。陳明章的歌曲中富含的古樸風味、故事性的達致,有賴臺語歌詞的精確使用。他的歌裡面無論寫景緻人情,皆訴諸典雅而溫厚的歌詞,迥異於以往臺語歌常見的愛恨、酒徒浪子、歡場情怨之歌。因而起臺語歌謠一清新之流,陳明章的音樂不僅回歸生活、關懷傳統,亦具人文情懷。舉他在1990所發行的專輯《下午的一齣戲》中的同名歌曲為例:

天色漸漸暗落來,烏雲汝是按佗來?
職个熱天个下晡,煞來落著職陣个毛毛仔雨。
踏著恬恬个街路,雨那會便做遮爾粗?
雨水扑佇布篷頂,看戲个阿伯也煞攏走無。
下晡个陳三五娘,看戲个儂攏無,看戲个儂攏無。
鑼鼓聲,聲聲塊慶團圓,台跤無一聲好,台頂是攏全雨。
〈下午的一齣戲〉

夏日午後的雨,即傳統的「西北雨」,對生活在臺灣的我們來說可是再熟悉不過,而戲棚、陳三五娘等傳統常民生活元素的入歌,使得整首歌的懷舊意象更為鮮明。

《下午的一齣戲》這張專輯,看似以懷舊風格為特色,表現在封面設計(傳統的報紙電影時刻、電影本事風格)與歌曲情境中。專輯文案(歌詞本)更以歌述景,為每首歌寫上了「時間地點」、「出場人物」,甚至是「故事大綱」,想為聽眾營造如電影觀賞經驗的完整懷舊敘事。但在另一方面,該張專輯也多少反應了陳明章本人對傳統文化流失的感嘆,見之於專輯文案內的反省和批評。例如第一首歌〈童謠〉(於文案裡頭寫作「第一景」)的後記中,他半自嘲的寫著:

(後記:40年代出生的人,童謠和遊戲生活密不可分。今日,夾在電視和電動玩具間,傳統的臺灣童謠找不到立足點。「忍者龜」和「小虎隊」才是現在孩子的童謠。他們沒有錯,是我們太老了。)

【第一景】〈童謠〉,《下午的一齣戲》內頁文案

陳明章之所以會走上別於主流華語歌壇的創作之路,傳奇月琴民謠手陳達的影響極大。受陳達歌聲裡對鄉土民情的關懷所感動,陳明章除了在後來寫下〈紅目達仔〉一歌來紀念陳達(紅目乃是因為陳達患有眼疾所致)外,也向陳達的月琴徒弟朱丁順學習月琴,可說是在傳統上繼受陳達的音樂精神、延續傳統文化生命,並在實踐上給予民謠自身更新、再造的機會。

品嚐臺灣:陳明章的音樂作品

或許更多時候,我們關於時代的記憶並非全然建立於視覺,而是聽覺上。儘管兩者同樣有其可受辨認的特徵和型態,然而相較以建築物聳然而長久的存續,存在於生活周遭,甚難以掠影之姿乞得眼目之睬的音聲景象,仍有其能獨占我們共同印象或認同的地位。

而就像是從家鄉田野、厝邊隔壁的生活經驗裡長出來似的,陳明章也歌唱媽祖、傳統的歌仔戲曲調、甚至是鯨魚、鐵路、外婆家……每次的聆聽經驗總讓筆者想起了某些跨時代的,屬於父母、長輩與我們共有的文化情感與居處臺灣的土地和生命經驗,得能產生共鳴。幸能得有如陳明章這樣的民謠樂手,我們對風土人情的深情,乃至於逐漸淡薄眼底的歷史記憶和值得懷念的景色,方實式憑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